全國服務熱線:0719-8125915
三文魚是廣州日料餐廳必備的食材。
近段時間,記者在廣州市內的好幾個日料餐廳吃飯時就發現,這些日料餐廳中,肯定有三種以上的“三文魚料理”:三文魚肉(包括壽司、刺身等)、三文魚頭、三文魚骨腩。
但是,細心的朋友往往還能找到另外一個種類的三文魚料理,那就是“三文魚魚膠”。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種三文魚魚膠。
不過,它并不是指我們平常說的那種“魚膠”,而是指“三文魚魚鰭”。
據透露,這道不起眼的食材“三文魚魚鰭”,甚至比三文魚邊角料“三巨頭”(魚頭、魚骨、魚尾)更為受歡迎,是邊角料中最熱賣、同時又是傳頌度最低的食材。這是為什么?我們慢慢聊。
【體驗】
“三顧茅廬”才吃得上的三文魚魚鰭
初次聽說三文魚魚膠,是和朋友到一家知名連鎖的日料壽司店吃飯時知道的。
當時那位朋友說,今天我們要吃一道“菜譜上沒有的菜”。
小編頓時就納悶了:這么光明正大的地方,怎么還有這種料理?
朋友招來服務員,打了個眼色問了一句“還有三文魚魚膠嗎?”
服務員搖搖頭說,“早賣光了!
朋友非常沮喪,揚言下次要提前一個小時來點菜。
于是第二次光顧的時候,在咨客的前臺,那位朋友就預先問道,“有沒有三文魚魚膠?”只見支客幾番傳話,才得到了廚房的回話“今天沒貨!
于是,我們又一次沒吃上這道菜。
后來,我們“三顧茅廬”時,小編才有機會見到這道菜——原來是“炸三文魚魚鰭”。
估計是由于多番波折引起的好奇,小編決定去了解一下這種食材。
【解構】
隱藏的美味
通過一位專做進口正規挪威三文魚的朋友,小編終于了解到,原來這種“三文魚魚鰭”,的確很“有料”。
在三文魚批發行業中,集中了三文魚大部分利潤價值的,就是魚肉部分(魚腩肉、魚背肉);
而其余的魚骨頭、魚頭、魚尾等等(不包括內臟,因為進口三文魚的內臟早已除去),皆可可稱之為邊角料。
而魚頭、魚尾、魚骨,就被統稱為三文魚邊角料里的“三巨頭”,幾乎無人不知,也無人沒嘗過。
但是,即使你在吃三文魚全餐時,卻有沒有發現,這么大的一條三文魚,缺了哪一塊呢?
對,沒錯,就是前魚鰭和背魚鰭。
它們到哪里去了?據這位行家透露,這個部位,基本上很少現貨,因為早就被訂購一空。
據介紹,這些三文魚魚鰭,在日料餐廳中非常搶手,也非常熱銷。
熱銷到了什么程度?一些日料餐廳,甚至在菜譜上都不敢放這道菜。
這是有原因的。
畢竟一條三文魚,就只有一個小魚鰭,而一碟魚鰭就需要兩到三個魚鰭,所以在運用比上,它比魚頭魚尾等部位更為稀缺。
所以一般大型的日料餐廳,一個飯市能供應十份以上的“三文魚魚鰭”,已經非常難得了,就更別說小型的日料餐廳了。
而對于食客來說,他們往往是通過一些“意外”的途徑,比如看到別人吃,或者店員介紹等情況,才無意知道這道菜的。
抱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他們也往往會“保守秘密”。
于是,這道奇特的“三文魚魚鰭”,就這樣成為了一道“傳內不傳外”的料理了。
魚鰭?魚膠?
至于為什么大家都喊這道菜為“三文魚魚膠”,一是店家的導向——名字吸引又高大上;二是因為它吃起來,確實有點像QQ糖的口感。
實際上,三文魚魚鰭包一般包括了前鰭即魚鰓蓋后、魚腩前的一部分,俗稱“魚雞”;而背鰭則連帶魚背的一列膠質皮肉。
因此,它們在口感上不但非常順滑,而且富有膠質。一般的做法是將魚鰭蘸點兒生粉,放入油鍋炸制,所以口感更顯得外香內嫩,油潤甘香。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魚鰭部分和魚尾肉有相似的結構,但由于肉質尤其是膠質含量的不同,所以魚尾吃起來相對“柴口”,而魚鰭部分吃起來則充滿肥腴感。
事實上,不少魚類的魚鰭部分都是油脂最飽滿的地方。
然而,較之于常見的食用海魚,比如金槍魚之類的,三文魚的魚脂又被譽為最適合人們味覺需求的。
因此,三文魚的魚鰭,被一些行家認為是三文魚里隱藏得最深的美味,甚至稱得上是最值得嘗嘗的魚鰭。
【教路】
自購自制性價比更高
最后再說一說,根據小編走訪海鮮批發市場,以及超市、網上經銷等,小編發現三文魚魚鰭的單料售價其實非常便宜,約為7元/500,而每500克就有好幾對魚鰭了。
如果大家想吃,不妨自己采購一些回家,在家庭朋友聚會上大顯身手(畢竟零廚藝的人都會制作它),好讓大家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