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fld3b"><ruby id="fld3b"></ruby></table><table id="fld3b"></table>
        1. <track id="fld3b"><ruby id="fld3b"></ruby></track>
          <pre id="fld3b"></pre>

          全國服務熱線:0719-8125915

          立菲機電     網絡直銷     收藏本站

          資訊中心SHIYAN GREEN

          三盟匯舍訂餐熱線

          13367197508

          格瑞產品直銷熱線

          0719-8125915

          13593777903

          微信掃一掃

          關注我們相關的信息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種業分會成立大會暨中國水產種業論壇召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行業新聞

          2021年 12 月 18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種業分會成立大會暨中國水產種業論壇在青島舉行。大會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指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種業分會承辦。

          2.jpg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 李書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陳松林,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 崔和,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 郭鵬,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 焦明偉,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王劍敏,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關長濤,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 何建國,國家藻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逄少軍,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鄒桂偉,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劉保忠,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馬愛軍,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海水養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宮慶禮,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田冰川,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曉東等來自全國各個地方漁業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媒體等代表150多人出席了會議。大會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執行秘書長 王雪光主持。

          3.jpg

          嘉賓致辭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王劍敏首先致辭表示,我國的水產種業產業品種資源豐富、優勢突出、潛力巨大,也初步形成了由保種、育種、擴繁、苗種生產為一體的產業化體系。以水產種業分會為平臺,全國水產種業的知名專家和成功企業家共商我國水產種業發展大計,探討產業短板和技術難題。能夠及時破解水產種業產業的難題,實現行業自律,維護行業權益,擴大水產種業規模,打造水產種業品牌,攜手推動我國水產種業健康持續發展。

          4.jpg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 焦明偉局長表示,青島擁有近30個國內一流海洋科研機構,占全國1/3以上,擁有涉海兩院院士20余位,占全國總數的近70%,獲國家海洋創新成果獎數量占全國總數的50%,海洋科技實力相當雄厚。將借助水產種業分會的力量,在水產種業發展上持續發力,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探索組建中國藍色種業研究院(青島),匯聚全國頂尖海洋漁業科研力量,加快水產良種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實現高端人才聚集、前沿技術突破、優質項目轉化、核心企業壯大,打造全國乃至世界頂尖的水產良種研發創制高地和水產種業產業化應用基地。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郭鵬總農藝師為大會致辭,山東是水產養殖大省 要進一步強化水產種業保護,加快建設水產種質資源分庫和水產種質資源場,不斷完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增強保護能力。進一步強化水產育種創新,建設水產育種創新基地,完善育種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增強優良新品種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良種繁育推廣,充分發揮水產良種生產基地作用,搭建技術服務網絡,健全良種供應體系,不斷提高良種繁育質量和良種覆蓋率。進一步培樹壯大龍頭企業,強化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選育優勢特色品種,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不斷提升水產種業競爭力,為全國水產種業振興貢獻山東力量。

          劉少軍院士的致辭中認為,今天的大會意義深遠,水產種業分會的成立聚合了魚、蝦、蟹、貝、藻等多個大品類水產行業的尖端力量,正式啟動了中國水產種業行業協會化管理建設工作。水產種業分會的成立,能夠快速推動國內水產種業產業高端平臺打造;協助產業企業進一步攻關育種難題,拓展國內、外育種技術;解決新品種引進、保種問題,著力推進種源遺傳改良技術,加強產、學、研、推的合作和融合發展,有效溝通交流,為種業產業的科學發展匯集扎實力量,力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水產種業振興政策解讀

          5.jpg

          李書民巡視員為大會解讀了水產種業振興政策。水產種業已形成了1.9萬家種企,6萬億尾產苗量,660億元的產值,占漁業總產值4.88%。今年10月底農業農村部在青島組織召開了全國水產種業振興行動工作推進會,全面布署了水產種業振興行動各項工作。按照會議部署,種業科技創新、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也全面開展。希望分會能夠充分發揮紐帶和橋梁的作用,以法律法規為基本依據,以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引領行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業界同仁能夠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共商水產種業發展的大計,走出一條“科技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現代化水產種業發展道路。

          6.jpg

          崔和會長宣讀 “關于成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種業分會以及聘任分會會長的決定”,并為首屆分會會長 包振民院士頒發證書(現場由 宮慶禮教授代領)

          崔和會長為分會顧問 桂建芳院士和 陳松林院士分別頒發證書;

          7.jpg

          焦明偉局長為分會執行會長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田冰川頒發證書;

          王劍敏副校長為分會常務副會長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 李曉東董事長頒發證書;

          桂建芳院士為分會副會長 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國信藍色硅谷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頒發證書;

          8.jpg

          陳松林院士為分會副會長 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好潤國蟹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一嘉海帶苗業有限公司、河北鑫海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頒發證書;

          郭鵬總農藝師為分會副會長、秘書長 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青島海壬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嘉魚縣三湖漁業有限責任公司、華夏對蝦種業創新聯盟、唐山海都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中國海洋大學宮慶禮教授頒發證書;

          9.jpg

          分會執行會長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田冰川董事長為專家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關長濤主任、中山大學 何建國教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逄少軍研究員頒發證書。

          分會秘書長 宮慶禮教授宣讀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種業分會“工作細則”和 “自律公約”。

          分會常務副會長 李曉東揭曉分會會標并介紹設計理念。

          中國水產種業論壇

          主題報告:魚類精準育種與新品種培育藍圖

          報告嘉賓: 桂建芳院士

          10.jpg

          桂建芳院士總結了現有的五種行之有效的魚類遺傳育種技術,特別指出正是基于基因組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的精準育種可以做到育種目的精準,技術路徑精準!白杂伞边x定適當精準的技術路徑,就可創制不同魚類的優異經濟性狀和品種。魚類的人工繁育歷程就是一部尋找“完美魚”的歷史,從古至今,人類都希望找到肉質好、產量高、病害少、繁殖快的“完美魚”。只有到了精準育種時代,才能真正找到各種性狀之間相生相克的平衡點,無限接近完美魚;蚓庉嫾夹g是非常安全的,如同生物的基因在漫長的時間里會隨機突變,基因編輯只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加速實現了漫長突變的一種可能性。

          主題報告:海水魚類生物技術創新助推種業發展

          報告嘉賓: 陳松林院士

          11.jpg

          傳統育種技術難以培育出抗病高產良種,陳松林院士團隊在完成基因組測序的基礎上,研制出我國首款魚類抗病育種基因芯片--‘魚芯1號’,并基于其基因分型結果和牙鲆抗病基因組選擇技術開展了抗細菌病良種選育,育成高產抗病鲆鰨魚類新品種2個;蚪M編輯性控育種技術已經在半滑舌鰨取得成功,將繼續以鲆鰨等海水魚類為對象,將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推廣到其他重要養殖魚類上,為我國魚類抗病高產良種培育和種業發展提供新的技術手段,推動我國魚類種業的快速發展。

          主題報告:我國蝦蟹良種簡介

          報告嘉賓: 何建國教授

          12.jpg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多年開展良種選育研究。我國淡水蝦蟹養殖品種主要為5個,即羅氏沼蝦、青蝦(日本沼蝦)、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南美白對蝦和中華絨螯蟹。相比于淡水蝦蟹養殖品種,我國海水養殖蝦蟹相對豐富,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中國對蝦、青蟹和梭子蟹6個品種。小龍蝦蝦的年均增長速率最高,產量已經超過凡納濱對蝦,成為蝦蟹類第一大品類,但目前國內尚無選育成功的小龍蝦良種可供應用。

          主題報告:品種改良促進了海藻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報告嘉賓: 逄少軍研究員

          我國海藻產業已形成育種、養殖、產品深加工及貿易等全產業鏈。海藻是來自海洋的一類獨特農產品。廣泛被國民經濟需要海帶作為“舶來品”,國內海藻學工作者已經解決了“能不能養和如何養”的問題。我國藻類產量占據世界總產量的50%,無論產量、栽培面積,還是栽培物種多樣性、栽培及育種技術方法乃至產地范圍,都穩居世界首位。

          主題報告:我國海水魚種業發展進展

          報告嘉賓: 馬愛軍研究員

          13.jpg

          我國的海水魚類繁育與養殖技術研究起始于20 世紀 50 年代,而規;B殖則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從近五年的統計年鑒數據來看,海水養殖面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養殖產量一直呈現增長趨勢,且十分明顯這與育種工作、良種覆蓋率的提高是分不開的。

          主題報告:棘皮動物遺傳育種研究與產業現狀

          報告嘉賓: 常亞青教授

          海參、海膽是中國水產重要養殖種類。自20世紀90年代,水產原良種建設工程啟動以來,中國經濟棘皮動物種質資源保護取得了長足進步,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棘皮動物種業體系,但仍存在不同層面的諸多問題和挑戰。

          主題報告:我國大宗淡水魚種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

          報告嘉賓: 鄒桂偉研究員

          14.jpg

          影響淡水養殖動物生產效益的幾大科技因素中,良種的科技貢獻率達50%。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2008年成立,多年來,體系始終以青魚、草魚、鰱、鳙、鯉、鯽、魴這七大品種為主導產業。針對當時良種缺乏問題,體系開展大宗淡水魚的良種培育、苗種擴繁及配套技術研究,在銀鯽、鰱、鯉、團頭魴和草魚等方面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目前共研發新品種13個:其中鰱1個、鯉6個、鯽5個、魴1個。建立良種標準化快速擴繁技術體系14套,良種平均畝增產達18%以上,建設良種擴繁基地50多個,形成良種擴繁與人工育苗技術體系12套,建立良種健康養殖模式13個,累計擴繁新品種苗種650億尾以上,為產業提供良種保障。

          主題報告:灘涂貝類種苗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報告嘉賓: 劉保忠研究員

          15.jpg

          我國出產的灘涂貝類種類很多,大約有300余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有養殖生產前途的大約有近50種,其中養殖技術已經成熟的有文蛤、菲律賓蛤仔、泥蚶、毛蚶、西施舌、中國蛤蜊、四角蛤蜊、竹蟶、大竹蟶、縊蟶等等。發展灘涂貝類養殖,投入少,見效快,效益大,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水產養殖技術。

          水產種業分會全體合影

          16.jpg

          原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水產養殖網

          分享到:
          點擊次數:  【打印此頁】  【關閉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
        2. <table id="fld3b"><ruby id="fld3b"></ruby></table><table id="fld3b"></table>
              1. <track id="fld3b"><ruby id="fld3b"></ruby></track>
                <pre id="fld3b"></pre>